唐河县:上门评残解民忧 暖心服务显担当
“王大爷,您看着镜头眨眨眼,对,就这样!”随着手机屏幕上的认证通过提示,肢体一级残疾人王大爷在自家长椅上完成了残疾证办理,这一幕正是唐河县创新实施“零距离”助残服务的生动写照。今年以来,针对县域内卧病在床、行动受限的重度残障群体,唐河县以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为民生诉求“探测器”,组建专业评残服务队,将政务服务窗口前移至群众家中,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上门”的暖心转变。
组建“移动诊室”
打造流动服务平台
唐河县残联联合卫健部门创新组建“1+2+N”服务矩阵:由1个行政协调组统筹调度,2支医疗专家分队(每队配备全科医师、专科医师各1名)负责专业评估,N个志愿服务小组协助信息采集,通过“预约登记-上门初筛-专家会诊-快速出证”四步工作法,实现全流程闭环服务。
重塑服务流程
实现“十分钟办结”机制
针对视听障碍群体开发“无感办理”系统,运用智能终端设备,将身份核验、体征检测等环节整合为“一码通办”;引入AI辅助诊断技术,使评残时间由30分钟压缩至10分钟内;同步建立“三即时”工作机制——即时上传评定结果、即时启动制证程序、即时对接惠残政策,全流程办理周期由15个工作日缩短至3日。自活动开展以来,残障群众残疾证办成率100%、群众满意度100%、重复跑动率降为零。
延伸服务链条
构建长效帮扶体系
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管理数据库,整合人社、教育、民政等五部门资源,推出“助残服务包”:①就业支持模块,与县区5家企业合作,共建“辅助性就业车间”,开发适残岗位23类;②康复服务模块,对接省级三甲医院开通远程康复指导;③权益保障模块,建立法律顾问定期巡访制度。截至目前,累计为100多位残疾者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帮扶建议与指导,促成82名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为16个残障家庭提供司法援助,开展辅助器具适配服务57人次。 自“上门评残”服务开展以来,相关工作人员累计行程2800余公里,覆盖全县19个乡镇、6个街道的偏远村落,让特殊群体办证由“最多跑一次”变为“一次也不用跑”,真正以真情暖民心,以行动惠民生。下一步,唐河县将进一步深化“热线+网格”融合机制,拓展助老扶幼等8类上门服务事项,持续擦亮“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政务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