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警示教育(第二期)
为进一步做好抵制高额彩礼,倡树文明新风的宣传引导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自即日起,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开设“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警示教育”专栏,引导群众从反面典型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育,自觉移风易俗。
典型案例
2017年5月8日至11日,某村党支部书记刘某某,在镇上某酒店为儿子结婚办酒席。刘某某一连办了3天,共摆酒席80桌,邀请村民、乡镇干部以及村辖区内的企业负责人等近800人参加,违规收受礼金40多万元,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县纪委给予刘某某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案例点评
本案是一起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并借机敛财的案件。所谓的“婚丧喜庆事宜”,除了包括结婚丧礼外,还包括父母、配偶、子女过生日,子女上大学,乔迁新居等各种召集亲朋好友共同庆祝的事宜。所谓的“大操大办”,是指大大超过当地一般群众举办类似事宜的规模或者消费标准,在群众中或者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损害党员领导干部的形象。所谓的“借机敛财”,是指借办理婚丧喜庆事宜,收受各种名义的礼金、红包、贵重礼品等物质性利益。
婚丧喜庆办酒席,宴请宾朋,是人之常情。但是一些党员干部却不顾影响,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讲排场、比阔气,到处打招呼、下请柬,动用豪华车队、招摇过市,大摆宴席,有的则借机敛取钱财。这些行为既有损党员干部的形象,也助长了奢靡浪费之风,引发干部群众不满。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风俗腐败”。随着正风肃纪力度不断加大,领导干部“闯红灯”等现象明显减少。但值得警惕的是,这些“风俗腐败”却仍有蔓延之势。从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看,违反工作纪律、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和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问题突出,久居查处的“四风”问题前列,可见问题之严重。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有历史和社会的因素。婚丧嫁娶讲排场、摆阔气等陈规陋习的影响可以说是代代相传,根深蒂固。一些人受封建礼教的影响,把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当作孝敬老人、关爱子女的一种表现,竞相效仿。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铺张浪费的风气有所抬头。特别是在一些企业家、商人的推波助澜下,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的陋习广为散布。另一方面还是党员干部自身出了问题。一些党员干部自以为“出人头地”,在虚荣心作祟下,想借婚丧嫁娶之机光宗耀祖,显摆身份和价值,最后慢慢演变成相互攀比,而且愈演愈烈。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社会影响,替别人办了很多事情,积累了不少人情,认为借婚丧嫁娶收点礼金、礼品理所当然。再加上大操大办风气由来已久,监督查处不严造成一些领导干部存在从众心理和侥幸心理,认为别人能做,自己也能做,即使查处也不一定会落在自己头上,于是随波逐流,盲目从众,思想上麻木不仁,行动上不克制、不制止、不抵制,反而想方设法,积极大操大办。
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等“风俗腐败”危害不容小觑。一是助长了奢靡之风,带坏了社会风气。“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有的领导干部借婚丧嫁娶名义大操大办,不仅浪费了财力、人力、物力,而且严重地败坏了党风,影响了政风,带坏了民风。二是滋生了腐败土壤,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一些领导干部利用操办婚丧嫁娶之机大肆收受礼品、礼金,既是诱发腐败的温床,也是滋生腐败的根源,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三是有悖传统风俗,妨碍了精神文明建设。婚丧嫁娶、人情往来,是中国的传统风俗和优良美德。但以此比阔斗富,甚至收敛钱财,就背离了传统习俗,扭曲了正常人际关系,甚至会影响子女成长,与精神文明建设格格不入。四是增加了干部群众的负担。众多的名目和频繁的“邀请”不仅给干部群众在经济和精神上带来压力,也浪费了大量工作时间,影响了正常工作生活。
因此,必须有效遏制和治理大操大办之风,严格禁止铺张浪费、奢侈攀比的风气,弘扬和倡导良好的社会风俗。首先,要强化宣传教育,树立正确导向,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形成“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风尚。其次,要完善制度规定,使各级领导干部在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中有章可循、按章办事。最后,要加大查处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大操大办的,一经发现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放松管理、包庇迁就、弄虚作假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法条链接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条 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操办婚丧喜庆事宜,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借机敛财或者有其他侵犯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行为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直至开除党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