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福 刘洋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蕴含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环境、国情实际、历史传统,体现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差异,同时在更为根本的意义上表现出中国式现代化所包含的独特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于革命文化、筑牢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会于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拥有独特的内容支撑与文化标识。为此,科学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础,是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源头活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式现代化是传统与现代的辩证统一,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与沉淀的思想精华。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爱民富民”“民水君舟”“民为邦本”等民本思想,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中人民立场的文化基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与传统民本理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旨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领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式现代化始终遵循民本思想,集中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全面超越了“资本至上”的西方现代化。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革故鼎新”“除旧布新”等主动创造精神,内在驱动着中国共产党以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勇于实践的变革精神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更加积极的历史主动精神实现创新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成就。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忠孝一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爱国情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传统基石。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聚合全体中华儿女,不仅在于共同的地缘关联与血脉联系,更得益于人们在共同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广泛的民族文化认同,构筑了共同的精神家园,为中国式现代化凝神聚气、立根铸魂。因此,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有机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深化发展提供文化之根。
革命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革命文化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从苦难到辉煌的奋进历程中,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文化结晶。其中,崇高的革命精神、高尚的革命道德和宝贵的革命经验作为其主要内容,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价值理念和道德追求,具有政治性、群众性、时代性等鲜明精神特质,是指引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道路的精神旗帜。一是以不怕牺牲、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等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精神,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排除万难、奋勇前进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二是以艰苦奋斗、一心为民、谦虚谨慎等为主要内容的革命道德,不仅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夯实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基础,也使人民群众在传统向现代的场域转化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塑造出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形成了健康有序的社会道德风尚。三是以坚持独立自主、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等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经验,是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得失中总结出来的,饱含着鲜血与汗水,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缘于百年经验这把思想标尺的规约,中国才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路,并在此过程中始终保持道路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时刻对急功近利、盲目主动保持警醒。因此,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要坚持以革命精神激励、以革命道德熏陶、以革命经验指导,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撑。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与现代化文化高度契合、高度统一,始终代表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与建设要求。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科学理论成果提供指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基础,中国共产党立足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撑。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引领驱动。这两个理想从更深层次确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的优越性,具有光明璀璨的前途命运,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高昂的历史主动精神实现从敢想到敢干再到力求干好的跨越,鼓舞着全体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开拓创新。最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形成强大感召。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正因如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天然地成为了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救亡图存的精神血脉,并构筑起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成为现代化进程中支撑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力量源泉。同时,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党和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精神状态的动力之基。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着眼未来,敢破敢立,不断提出新思想,构建新理论,解决了许多难题,办成了许多大事,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强劲活力。因此,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化其引领作用,凝聚民族意志,激发精神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汇聚起强大的文化力量。
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启迪。中国式现代化是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现代化,在保持自身文化特性的基础上,吸收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一方面,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既积累了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也提供了需要反思镜鉴的深刻教训。现代化源起于西方,并首先在西方国家得以实践,西方现代化的经验蕴含着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对于中国构建合理独特的现代化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创造,有着一定借鉴意义。但同时也要认识到,“西方中心主义”是西方现代化的内核,这源于其文化基因固有的“唯一”本性,并由此产生了极端、排他和扩张的现代化发展方式,最终导致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背离,使西方出现了文化危机与现代性危机,这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警示。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唯一性被证伪,经济危机、生态危机以及“西方之乱”等资本主义现代化不断暴露的矛盾都证明了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存在无法解决的内在悖论。与此相反,中国式现代化在充分吸收、学习、借鉴国外现代化道路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现了创造性发展。总体而言,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文明有其独特性,也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文化启迪。
来源:党建网
责任编辑:政数局nr